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整理,每天更新优质范文让写材料变得简单!
坚持依法治疆与以德治疆相结合 构建和谐法治社会“与法同行万人宣讲”宣讲材料
同志们:
今天由我为大家进行法制宣讲,此次宣讲主题是以总目标为统领,深入推进依法治疆,夯实稳疆兴疆的法治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切实在学懂、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努力开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
下面我就如何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疆讲几点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依法治疆的重大意义
新疆是一个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又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许多问题互相交织。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高举宪法旗帜,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对于新疆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是法治进程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解决新疆当前问题和适应长远发展,依法治疆的意义十分深远。“如果要说重大意义,依法治疆是在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坚强保障”。
新疆信教群众比例高,宗教对社会影响大,一些地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严重,只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疆中强化群众法治意识,才能切实落实中央提出的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要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只有坚持依法治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一个统一的准绳和标尺,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地域辽阔的新疆,区域发展差距大,教育、就业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也得靠法治。依靠法治,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才能维护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才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应对新疆暴恐犯罪,只有坚持依法治疆,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争取绝大多数各族群众,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敬畏法律;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极少数敌人,让暴恐分子得到应有惩罚。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疆。依法治疆,展现的是公平正义,顺应的是社情民心,更是推进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当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与国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复杂尖锐的。同时,随着各种利益诉求日益增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刻认识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现实紧迫性,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考虑谋划,切实增强依法治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
法治是宪法确定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更是进一步从战略全局高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中。依法治疆方略着眼于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是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制度基础,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完全符合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际,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和需求。
如何理解新时期党的治疆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疆方略及其主要内容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这十二个字,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新疆发展和治理的“根”和“魂”,是党的治疆方略和理念的发展与升华,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必须始终保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战略定力,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方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做好新疆的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着眼实现长治久安,把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内地融合发展,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政治方向、着眼全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如一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高扬旗帜、盯准目标,高扬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旗帜,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以总目标为总纲、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统领新疆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凝聚人心、筑牢长城,切实相信各族群众、紧紧依靠各族群众、联系服务各族群众、密切团结各族群众、广泛动员各族群众,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同“三股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始终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高举宪法和法律旗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主动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宽严相济、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谋划强基固本之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基础。始终坚持慎重稳进、久久为功,谋百年大计、作长期打算,一切从长计议、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环扣一环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依法治疆与以德治疆如何结合
从社会治理来看,法治是基础、是根本,德治是补充、是完善,依法治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以德治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根本上实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法治的畅行离不开道德土壤,推动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使守法重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只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和生活风尚,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
推动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褒奖和支持美德、善德行为,禁止和惩罚不道德行为,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作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我们要普遍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约”,把法律规定与良俗新风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依法立约、依约治理、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良序。
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治与德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如车之双轮,共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把握法治宣传重点方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新疆来说,意识形态工作尤其重要。作为宣传工作人员我们的职责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守思想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党史国史和新疆“三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更加自觉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切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全面加强群众性思想教育,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讲党的恩情,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新疆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做好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推出一批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支撑。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加强正面思想引导,帮助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抵御极端思想渗透,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广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旗帜鲜明地批判“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深刻揭批“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裹胁群众、图谋分裂的险恶用心,深入揭露“三股势力”的暴行,引导各族群众认清动乱遭殃、稳定安康的深刻道理。切实构筑反渗透防控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全覆盖,把党中央的声音形象传播到民丰3.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
提升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推动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式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强化外宣工作,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推进外宣媒体对外落地和“本土化”建设,增强外宣实效,掌握舆论话语权,充分展示客观真实、团结和谐社会主义新疆的良好形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 “三馆”和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加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弘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尼雅遗址文物保护工作,让新疆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展现勃勃生机,增强各族群众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行“文化+”模式,发掘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文艺元素和亮点,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要如何立足本职抓法治宣传
抓好理论武装,增强自身素养。宣传文化系统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自觉主动学习、增强党内修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学习、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看齐。
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格局。开展“法治新疆”宣传教育活动,是宣传文化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做好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和宣讲、阐释,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兴起兴起“法治新疆”宣传教育活动的热潮。要坚持持续发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格局,使法治宣传走进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时时处处听到声音、看到画面、感受变化,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营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抓好普法工作,让各族群众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使崇法向善、循法而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对宣传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每项内容都要精心设计,推进“法治新疆”宣传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要推动形成“法治新疆”的浓厚氛围,使各族干部群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形成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
购买请认准唯一淘宝店,给倒卖店铺差评、申请退款,截图发给微信:1547000,可获赠正版资料!淘宝店铺:https://shop275784370.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