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tizhisiri
赵玉沛
协和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种组织病,应该说协和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而且真正的人才不会愿意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但的确有的协和人是“醒得早,起得晚”,有的人看得都很明白,也很会讲,擅长点评江山,就是自己没有动力,也没有动作去改变,没有继续奋斗的精神。尤其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裕,社会大环境容易滋生盲目攀比甚至追求享乐的思想,有些人不愿继续奋斗和付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减弱。
这几年,医院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大家的待遇和幸福感,但协和人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继续奋斗、实干兴邦,目标的实现、成功的取得、个人的成绩,从来都不是轻松愉快就能获得的,要有长期继续奋斗的准备,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坚韧毅力。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奋斗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一个组织只有勇敢地打破思想和习惯的藩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然而,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协和更习惯于惯性运转。经济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指的是惯性的力量多么强大。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路径依赖,打破常规惯性,难度可想而知。当前我们就有一个亟需打破常规惯性的工作突破口——西院发展建设。40年前,深圳作为特区,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30年前,海南被设立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正在努力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今天,我们就要把西院作为协和的“深圳”和“海南”,以此吹响协和改革创新的号角。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2008年“做强西院”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西院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赋予西院更多自主发展权限,鼓励西院大胆突破现有框架束缚,学习国际先进的医疗及企业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力争在建院100周年时,将西院建成崭新的专业化、国际化和精细化的协和特色医学中心。
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对协和的改革仍然充满信心。去年,张院长在解读中国医院排行榜时提到,医院有许多同志的科研是零产出,其中有17位科室正副主任近5年SCI文章为零。在这之后,医院就换届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一条就是换届时公示大家的工作业绩尤其是科研业绩,包括SCI文章。按一般人的想法,科研零产出的同志不会同意这一条,至少这17位科主任划票时就不会同意,但统计结果是1660张问卷中仅有几票反对,同意率达到了99.58%。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协和人爱院如家的情怀和大局为重的观念,绝大多数同志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医院而不是自己。协和人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力,这也是其他医院都很羡慕的。
上周三大会后进行分组讨论时,我参加了外科组的讨论,大家没有牢骚、没有抱怨,都是积极找不足,想办法,自我加压,都说哀兵必胜、知耻而后勇,这让我非常感动。其他6个组的讨论情况也是一样,都充满正能量。刚才各个组的汇报也主要是提建议、出措施,并且极具可操作性。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协和人想干,没有我们干不成的事。
一、激发组织活力,把握改革方向
知易行难。如何改革是摆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协和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次“三会”前,医院密集邀请故宫博物院的单霁翔院长、华西医院程惊秋副院长、程永忠副书记来院做名家讲坛,目的就是给大家的思想松松土,开阔一下大家的思路。我注意到这两次会议全程没有人离场,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尤其是单院长分享的如何用创新的思路让古老的故宫重新焕发年轻的活力,大家在朋友圈讨论得非常热烈。
必须肯定,协和人严谨、认真、勤奋、踏实,这些优秀品质,要坚持,要发扬。但也要看到,有些同志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观念变革不深、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不足等问题。有人讲地域差别时,提到南方一些医院在创新意识和寻求解决办法上总是能够“向前看”“试试看”;而北方的医院则习惯于“向后看”“等等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是不是等一等、靠一靠、凑合凑合。但是,协和等不起也靠不起,道理很简单,作为标杆,无现成经验可循;作为标杆,不前进就是倒退!
改革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导向和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做好事,不好的制度会让好人去做坏事。制度建设中,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特别重要,不同的评价指标,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行为导向。在外科的讨论中,我听到了一个词,就是“要动真格”。而真正动真格最核心的就是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激励约束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量化考核、业绩公示是今年医院要全面推进的重点工作。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医疗是协和的根本,这是基础,基础是不能丢的,全国人民奔协和,奔的也是协和的医疗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医院医疗服务指标和疑难病诊治水平逐年提高,这与全院上下兢兢业业在医疗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医院为你们点赞。未来不论如何改革,协和作为全国老百姓求医问药和性命相托的终点站,“医疗是主体”这一指导思想是永远不能变的。
但同时协和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仅仅做好医疗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肩负起推动医学发展的更大的社会责任。现代医院管理不能以偏概全,既不能片面强调医疗,也不能片面强调科研,尤其是“唯SCI论”的片面科研评价体系,协和既需要扎实的临床医生,更需要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外科曾宪九老主任就曾谈过“手术匠”和“外科学家”的区别。医、教、研相结合是协和的优良传统,协和以培养医学大家为目标,协和的医生不仅是临床大夫,更是学者。
所以量化考核、指标设定、评价体系要体现学术性医疗机构的使命和定位,当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分类进行。对于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等,主要考核临床能力;对于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尤其是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在做好医疗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医教研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成才,医院才能发展。有些同志有误区,把医、教、研三者对立起来,一强调科研、教学工作,就说会影响到临床工作,这是典型的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的思维。
上次华西医院程惊秋副院长介绍说华西人是八小时之内做医疗,八小时之外做科研,应该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们平时也发现一个现象,优秀的同志一般医、教、研三方面都做得很好,而有的同志是医、教、研三方面都不行,这主要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我们邀请华西专家来院讲座,不是要跟着华西跑,也不是要照搬照抄华西的评价指标,我们的目标不是华西,也不仅仅甘于国内第一的位置,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虚心向同行和竞争对手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更要瞄准梅奥、约翰·霍普金斯等世界一流医院,形成具有协和特色的,能够推动医、教、研、护、管全面均衡发展的协和评价体系。所以,医院今年将大力推进考核评价工作,用好职称晋升、干部任用和绩效分配三根指挥棒,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激发大家的内在动力,营造医院人人向上的积极氛围,为各类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也是医院事业继往开来的必然要求。本次会议后医院将全面启动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前期各个委员会和本次会议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讨论,也形成了许多共识,希望以本次中层干部换届为契机,全院齐心聚力,运用协和人的智慧,创新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打造百年协和的中坚力量。
二、坚持协和文化,保持改革定力
改革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一直把梅奥诊所作为学习的榜样,医院曾组织大家读过《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梅奥诊所为什么能在美国排名第一,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理念。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协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独特的协和文化,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文化是无形的,但力量是无穷的。
最近年轻人里有一句自嘲的玩笑话,叫“全凭一口仙气撑着”,很形象、很幽默地表现了一种弹尽粮绝仍然继续奋斗的状态。协和现在也是“全凭一口仙气撑着”,虽然我们在基金、文章和获奖等方面落后了,但是在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方面还是大家所公认的,支撑着我们的这口仙气就是“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是忠于科学、忠于人民的协和文化。今年医院的主题是改革,但我想无论怎么改,无论各项工作如何纷繁复杂,都要始终坚守协和的核心价值观,并作为我们做好一切改革工作的指引。真正做到“病人满意、员工幸福、医院发展”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协和人应当永葆这种爱院如家的热情。“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脱离组织的个人成功是不存在的,只有协和好了,协和人才会好。邓小平同志晚年时,女儿曾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希望大家克己慎行、心存敬畏,一定要与医院发展保持步调一致——也就是要“跟着走”,要把个人精力用在医院的发展上,在院爱院,在院忧院,在院为院。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医院高度重视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精心培养帮助大家成长进步,提供平台让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机遇让大家的雄心壮志能够落地,但是各项工作的改革和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与当前的现状和眼前的利益产生摩擦和冲突,甚至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希望协和人要有格局、有情怀、有心甘情愿承受委屈和责任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支持、参与和拥护各项改革。以协和发展大局为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要以整体的目标为指引,发挥团队精神,“每个人要像领导一样思考,像团队一样合作”。
201x年元旦刚过,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刷爆了朋友圈,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共鸣。这个片子通过讲述不同时期的四位清华学子的人物命运故事,回答了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面对时代浪潮与世俗标准,每个人该如何作出选择?”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哪个时代,有着坚定执着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初心、对国家和社会满怀责任感,这样的灵魂才可能成为每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和民族脊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戏刚刚拉开帷幕,我们协和人不能甘于跑龙套,更不能做过客和看客,而应该争取做大戏的导演和主角,这才是我们协和人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一百年前,美国人创办了协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到了新的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和,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医院。回首协和的辉煌历史,审视今天的机遇挑战,面向未来的百年梦想,全体协和人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重担在肩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胸怀远志,砥砺前行。最后,我想用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和引用的美国诗人穆尔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总结,那就是:“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与大家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