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浙江省机关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B卷)

更新时间:2025-01-24 02:20:57 浏览:80

第一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1:概括什么是乡村博物馆。

材料2:讲述传统婚礼(婚俗)的。传承民俗文化,吸引群众观看。

材料3:非遗的研学。文化展示和旅游,打年糕。侧重研学,传播文化。

材料4:美食文化带动乡村发展,闲置房屋流转,农产品销路,桂花饼博物馆。

问题: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乡村博物馆功能的理解,20分。要求: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乡村博物馆:是弘扬乡村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的公共平台,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它们不仅是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还通过展示和传播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等内容,推动乡村振兴。

功能:一是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利用乡村博物馆弘扬了民俗文化和乡村文化,并通过举办传统婚礼等文化活动有效传承了文化。二是有利于文化交流学习。利用乡村博物馆开展寒暑期研学、访学活动,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三是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乡村博物馆也有效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例如文化美食,文化知识吸引力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第二题:论述题

材料:去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调研,先是对乡村幼儿园调研,幼儿园都自然消亡了,个别人数都入学人数都只有个位数,甚至就10来个,很多年级段都没学生。小规模学校的人均经费很高。另外一方面财政负担比较重,申请费用高,但是教学质量不出色。最后调研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讲撤并。

问题: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你对Z省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看法,3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建议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600字。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征程中,Z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诸多难题。调研呈现的画面令人揪心,乡村幼儿园与小规模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入学人数锐减,诸多班级仅剩个位数学生,往昔书声琅琅的校园渐趋冷清。与之相对的,是高额的生均教育经费,师资闲置、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财政负担沉重却成效欠佳。民众“用脚投票”,但凡有能力者纷纷奔赴城市求学,乡村教育岌岌可危,撤并学校似乎成了无奈之举。这背后,城乡发展不均是根源。城市优质资源集聚,就业、医疗配套齐全,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岗位稀缺,家长自然向往城市教育,加剧乡村生源外流。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已刻不容缓,一要精准撤并与改造并行。审慎评估乡村学校存留,对生源过少、教学无力改善的适度撤并,集中资源打造区域中心学校。二要强化师资“输血”与“造血”。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选派城市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开展乡村教师专项培训,借助线上课程、专家讲学等,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从津贴、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稳住师资队伍。三要借助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搭建城乡同步课堂,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数字教学内容,融入乡土文化、农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要发展乡村经济“筑巢引凤”。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乡村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为孩子留乡增添底气。

第三题:大作文

问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围绕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3.不拘泥于材料,4.字数1000-1200字。

向“新”而行 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强调的是不能新质生产力是个筐,什么东西往里装。要坚持突出浙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条件,突出字、字、字,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不断形成浙江发展新优势。

突出字,找准浙江发展路径。在浙江考察时明确要求我们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加大前沿科技在数字化工作中的运用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努力把浙江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碳汇经济,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突出字,注重发挥新质作用。唯有找准浙江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浙江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谋划推进,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把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结合起来,确保浙江高质量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一方面,要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另一方面,要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加强对大模型、数据、算力、场景、平台等建设的统筹,营造与创新浙江建设相适应的软硬环境。

突出字,人才支撑创新发展。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浙江具有丰富的高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靠人的行动力。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引导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终牢记殷殷嘱托,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谋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贯通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更多实质性突破、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断在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提供强劲动力。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2024年 机关 单位 12月 7日 浙江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