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整理,每天更新优质范文,让写材料变得简单!
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领航布局,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精准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全党智慧、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面对党的二十大给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自治区给我市量身定制的“五个发展定位”,锚定建设“六个赤峰”奋斗目标,立足赤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全国全区大局中谋划推动赤峰发展、贡献赤峰力量,打出独具我市特色的“赤峰牌”。
一、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强市牌赤峰工业
我市工业呈现出的趋势为传统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工业占比较大,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比较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贡献率低,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不足10%。对于我市来说,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市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把工业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一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我市应加快在冶金、化工、制药、能源等传统主导产业上的“培优增效”行动,在节能降碳、延链补链强链上下足功夫。同时围绕建设“国家重要有色金属战略基地”这一目标定位,结合我市矿产资源禀赋,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持,全面争取我市在探矿增储上实现更大突破,切实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矿业经济为赤峰工业崛起贡献重要力量。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对闲置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专业化管理,能够有效增加闲置资产的效益和效率。比如目前我市闲置的大型设备,短期内利用次数有限,长时间不用导致性能下降,有不同程度损坏。企业的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充分,影响闲置资产对外转让。下一步应该加大对闲置、低效资产进行摸底,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闲置资产一览表,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活动,最大限度地深挖“盘活”闲置资产。又比如盘活老旧小区改造。应借鉴高笋乡在2021年改建康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盘活闲置资产的案例。社区接同企业联合,新建成社区独立厨房。建成后社区内居民的婚丧嫁娶、摆酒宴席、文化娱乐均可在此集中举办。再比如进一步盘活闲置办公楼。闲置的办公楼不仅宽敞交通便利,水电等生产要素还保障到位,简单改建就能投入使用,是个理想的加工厂,可以引进加工类企业。这样不仅能解决办公楼的管理维护问题,还能解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加快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尤其是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壮大新能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真正把经济总量做大,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再造一个“赤峰工业”。
二、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做好赤峰牌农牧业强市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专章论述,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目前,我市农牧业大而不强,缺少本地优势企业、本土特色品牌和知名产品,农企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牧民直接受益不多。今后应积极推动我市由传统的农牧大市向强市迈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
一要借助政策帮扶,争做产粮大市。我市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借助国家政策帮扶,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为加速推进土地、林地、草牧场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我市印发《赤峰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赤峰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赤峰市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等,大力推广旱作水平梯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致力于逐步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走适合赤峰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为保障粮食安全继续做出“产粮大市”应有的贡献。
二是做优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是实现农牧业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市“原粮活畜”大部分要到外地进行加工转化,虽然我市家畜存栏量、设施农业面积、蔬菜产量均居全区首位,但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9.2%。针对这个情况,我市必须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尽快布局建设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基地,促进农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充分利用我市喀喇沁旗牛营子镇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基地生产优势,打造北方中草药基地,实现中蒙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对食用菌、中草药等品种,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本土品牌。品牌特色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市应挖掘、培育、宣传一批具有我市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符号的产业品牌。在以“赤诚峰味”为核心的“1+N+M”品牌体系上,强化品牌运营管理和宣传推介,持续提高具有赤峰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比如赤峰小米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敖汉小米更是我市特色农产品。我市着重加强对其品牌保护,印发了《赤峰市小米保护条例》。同时更应着力推进赤峰小米尤其是敖汉小米的品牌建设,研制开发适应不同人群特点的产品。例如可根据其“香软可口”特点研制符合老年人口味的软烂易消化小米餐品、根据其“敖汉小米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叶酸含量”研制适合孕期女性食补的营养健康餐品、根据其“丰富的蛋白质含量”研制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方便快捷式自热米饭产品。
四是发挥供销社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之际强调,供销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目标,市供销合作社起草了《关于建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我市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打造以农民为主体、综合服务功能完备的新型合作经济体系,进一步丰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起到杠杆作用。比如克旗经棚镇为农服务合作组织,该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0年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介推广。该模式是通过供销社实现资源全部整合。整合支农资金,把农牧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农机补贴等政策资金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支农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供销社净收益的60%用于支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运转,其余40%与成员农户分配共享。整合统一农机作业。把镇内318名机械手、375台套农用机械全部组织起来成立“机耕队”,统一为农户提供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农户农机具购置使用成本。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统一种苗提供、统一农资购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播收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确保农民基本收益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三、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打造教育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市的科技投入、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均较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89家,仅占全区的7.3%,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仅为0.3%,低于全区0.6个百分点,更低于国家1.5%的标准。我市更应深刻把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赤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教育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打造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一是下大力气巩固基础教育。我市应对基础教育助力“双减”,推动“双提”,研训一体,五育并举,推行集团化办学。比如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与喀喇沁和美学校集团化办学中,总校发挥本部优势力量,引领带动分校发展的同时,各校发挥优势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一体化效应,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二是办好高等教育。我市应办优办强重点高中,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议我市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领义务教育学前转型发展。县级普通高中发展提升以旗县区为实施主体,“一县一案”落实教育优质发展规划,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强化内涵发展。
三是提升职业教育,实施教育公平和质量双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以自治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自治区职教大会任务清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如赤峰市第一职业中专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创新;成立蒙餐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传承蒙餐文化,开展蒙餐技艺职业培训,促进蒙餐烹饪与现代中餐烹饪协同并进,实现现代文明与蒙餐文化的有机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引进“草原宴宾楼餐饮集团”进校合作经营实习宾馆,通过开展请企业名家、名厨进校指导技能教学职业培训,为赤峰地区餐饮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