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tizhisiri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农牧工作委员会组织成员、部分县人大代表,深入县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目标,全县旅游经济指标呈现出“稳、快、好”的基本特征。仅**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00.54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茶卡旅游接待人数195万人次,同比增长66.3%,旅游收入9700万元,同比增长90.7%。
截至9月30日,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77.21万人次,同比增长37.96%,实现旅游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茶卡盐湖景区游客接待量为251.2万人次,同比增长38.8%;收入2.04亿元,同比144.6%。
(一)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了4A级景区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正在开发和建设3A级景区金子海沙漠公园、2A级国家森林公园哈里哈图等旅游景点,打造云鹏阳光假日生态园、德都蒙古民族风情园、金泰·哇玉生态园、达布逊淖尔民族风情园等4个生态园及民族风情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目前,全县已入驻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16家、星级农家乐10家;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3家,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二)召开旅游大会。今年7月,召开全县第四届旅游业发展会议,力争通过“旅游”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县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发放奖励扶持资金141.08万元,表彰奖励了旅游工作成绩突出的32家企业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的企业进行授牌;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完善奖励政策。
(三)加快旅游规划修编进程。严格遵循“规划先行”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做好旅游规划,完成《茶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德都蒙古文化风情体验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委托规划设计院编制《**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四)加强宣传营销,打造“走出去”战略。一是着力营造安全消费、放心旅游的大好氛围,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了以“文明旅游,理性消费”、“旅游让生活更幸福”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展出展板50个,悬挂横幅10余条。二是以第四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车挑战赛、《你好,青海--遇见海西》、哈雷英雄汇重机嘉年华青海行等赛事活动为契机,多层面展示“大美青海·多彩**”的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活动中,共展出展板10个,发放宣传折页、星空画册等宣传资料2100余份。三是以“青洽会”等重大节点为宣传平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会展中心摆放旅游宣传画册及折页,并在西宁市部分四星、五星级酒店投放大量宣传折页。共投放宣传折页2万余份、画册两千余册,进一步扩大**县对外宣传的辐射面。四是加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管理,定期推送旅游信息资源,到目前为止,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旅游信息100余期,累计阅读量达140万人(次)。在西宁、门源及民和高铁出站口等热点地段投放户外LED屏广告,使宣传的范围及力度不断扩大。五是利用新型电子商务。提高**农牧产品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通过招银商品平台,将昆仑翠·能量玉、藜麦、盐湖纪念品、柴达木枸杞、蒙藏民族服饰等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推向全国各地。
(五)积极开展“春潮”等专项行动。一是结合“春潮行动”、“旅游提升年”等专项行动,联合县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和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对全县星级宾馆、景区景点等涉旅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多人次,对全县涉旅16家星级宾馆、9家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旅行社、3家景区多次进行了检查。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茶卡镇旅游市场监管工作,规范茶卡盐湖景区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组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旅游局等部门,集中力量加强对茶卡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力度,共出动检查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宾馆等场所610余次,没收鞋套等物品3100余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对景区知名度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面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现有的旅游资源与现实的旅游知名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未形成以茶卡盐湖--哈里哈图--都兰湖--金子海为支撑的**县旅游带宣传氛围。
(二)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农牧民参与度低,带动经济效益不明显;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三)旅游环境建设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作为旅游活动项目延伸的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比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不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三、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大力整合资源优势。一是强化全县旅游一盘棋、发展大旅游、全域旅游的意识,加大县级层面对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各景区旅游项目建设、产品开发、营销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等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二是建立与省州联合、与县县互动和县镇整合的旅游整体营销机制,加大“大美青海·多彩**”形象广告宣传和参展促销力度;加强与知名网站媒体的旅游宣传合作,策划加大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坚持举办枸杞、藜麦、花海等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全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深入挖掘产业内涵,切实提高百姓收益。一是县政府要强化对打造旅游线路、旅游带的引导工作,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提高农牧民参与度和收益。二是加强旅游文化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特色市场,开发盐产品、农产品、民族服饰及装饰品等一批具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三是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三)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以高标准发挥效益为核心,加快旅游发展规划实施进度,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旅游接待新建的宾馆饭店要从星级标准起步,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加大对乡村生态、农牧业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建设开发。在建设景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要注重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要件,把地方文化特色等融入到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