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代表探路和移风易俗代表带头主题活动思路

更新时间:2025-02-01 22:04:07 浏览:91

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tizhisiri

发挥人大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代表探路和移风易俗代表带头主题活动思路

**乡人大主席团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确立了“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实现城乡均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2019年,**乡人大主席团将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不断发挥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发挥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力量。

一、总体思路

深入农村当好“宣传员”。组织 名人大代表分成 个小组深入农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和要求,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宣传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 的浓厚氛围。

产业振兴当好“领航员”。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鼓励引导代表主动创业,带领群众创业,以此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思想素质、个人品质、眼界见识方面的优势,大力弘扬代表和乡贤文化,培育引导农村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认知上得到提升,以此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建言献策当好“联络员”。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有利条件,扮好群众代言人角色,掌握社情民意,做好解疑释惑,积极为党工委办事处建言献策,切实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二、具体任务

(一)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慧农业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1. 推进产业深度开发融合发展,实施”三产融合”战略。

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深入调优调精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主动对接全民旅游、全域旅游,推进农旅文结合,加快培育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业态,开发。推进优质特色农业、优美乡村环境与优势工商资本结合,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着重打造和壮大我乡现有的初具规模的20家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对我乡常汉村永甜山庄、九峰山村的谊发生态公司、龙柏村的龙上山庄、金子峰村的民乐生态园、两丝洪家村的洪润生态农庄等起点较高、规模较大、来势较好的农家生态体验园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结合**乡村旅游战略的实施,共同规划、共同发展壮大。

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品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稻渔共生、水禽岸养、稻菜轮作等生态种养模式。根据**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一批名优农产品,全面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重点打造**“九峰云雾茶”、**红香猪、**农家火熏腊肉、九峰野生竹笋、乔亭和**的豆皮豆笋、金子峰黄花百合等特色产品,着力建基地、强龙头、拓市场,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利用**丰富的楠竹资源优势,对现有竹木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强强联手,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提高竹木制品深加工的附加值.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能人和资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文化人返乡下乡创业,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实行“筑巢引凤”战略。

3. 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合作联合,实施”产业兴乡”战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与小农深度合作,引领小农户迈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动横向合作和纵向联合,做强辣椒与油茶、黄栀子、红心脐橙林下经济套种模式和红香猪、蛋白桑种养结合模式,发展新产业联盟。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推动服务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探索农技推广机构通过派驻人员、挂职帮扶、共建载体、联合办公等方式,为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二)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加快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绿色发展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乡村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村美新家园。  

1. 深度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坚持天蓝地绿水净村美标准,推进农村环境纵深整治、全域提升。推进垃圾革命,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方式,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机制,整体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全乡按区域划分成立相应的“保洁公司”实行联村环境整建,加大检查评比力度。机关大院要划分好卫生责任区域,每周定期进行大扫除,形成机制,进行评比。完善并严格落实河长制、库长制,巩固提升河道保洁成果。

2. 建设特色风貌景区村落。坚持集镇、村庄、庭院、田园四位一体,加强系统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形成具有乡村特色风貌的“四美”格局。保护利用好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堰、古井、古水系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实施“美化、彩化、珍贵化”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协同推进村庄、道路、田园、河岸、山体绿化,积极打造符合**乡乡村格调、彰显特色的形象节点精致小品,串联山水风情、村庄田园,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条。重点打造湾洲村罗泽南故居修复保护、山口湾村李子坪景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和原始民宅、两丝洪家村早屋冲集居群保护等区域的改造和规划建设。全乡要出台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鼓励全乡31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个自己的规划,实行“一个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战略,争取到2020年全乡80%以上的村都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优良家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代代相传。

1.实施农村思想政治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农民熟悉政策、吃透精神。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奉献意识。

2.传承发展耕读文明特质。坚持以文化为根、为魂,弘扬新时代新风尚,保护传承山海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彰显乡村文化活力和文化特质。讲好乡村生活故事,复兴民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庆、庙会祭祀、地方曲艺、农耕活动等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民俗文化主题型特色农村社区、特色小镇和现代农庄。弘扬民间技艺,加快发掘农民画、竹根雕、土器烧制、传统美食制作等特色手艺和民间艺人、工匠,建设传习、演示和生产基地,推进传统手艺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特色文化品牌,让非遗活起来,重拾乡愁记忆。利用**乡丰富的民间艺术和艺人资源,引导民俗艺术代表人物组建“**乡乡村业余文化法规政策宣传队”、“**乡文艺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科技、普法、文化元素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

3.实施农村移风易俗工程。广泛开展 “**乡村好人家”、“**好儿媳”、“美丽之家”、“**乡道德楷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移风易俗好典型。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积极倡导节俭办事新风尚,坚决反对彩礼、人情、建房等攀比之风,遏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买码赌博、“地下六合彩”、办酒泛滥、庸俗表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不燃放烟花爆竹、婚丧酒席简办、生日喜庆尽量不办新气象。大力推进村(社区)文体广场建设,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精神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全乡要出台移风易俗治理办法,各村要将倡导文明新风、杜绝不正常人情往来用村规民约进行制度约束。

(四)围绕治理有效目标,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 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旗帜鲜明确立农村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基层党建“整村推进、整乡提升”,大力推进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完善农村党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新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党组织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完善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党员责任岗、示范区,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三农”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 实施乡村“三治结合”。建立村党支部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强化法律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据**地广人稀的特点,以村为单位每300-500人划分为一个网格,确定好网格员、网格长,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明确专人管理、维护。到2020年全乡所有建制村全面实施“雪亮工程”。落实一村一治安队建设,对“雪亮工程”和村级治安队伍建设实行以奖代投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依法打击和惩治盗抢犯罪、黄赌毒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综治民调满意度。强化农村刑释人员、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和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加强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农村道路交通、消防、生产等安全设施和队伍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对全乡范围内的摩托进行全面摸底,组织考试培训,全面规范摩托车驾驶证、行驶证办理,完善好“两车”(摩托车、电动车)防盗系统的安装。加强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农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五)围绕生活富裕目标,加大农村民生保障力度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强乡村道路、水利、绿化等项目建设的投入。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乡集中供水工程的启动运行,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饮水安全实现达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三年内实现全乡行政村光纤通达率98%以上、4G网络覆盖率99%以上,推进5G试点示范和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

2.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途经,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充分利用现有扶贫政策,结合我乡现有的村级集体合作社和产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对应的培训活动,对全乡闲置劳动力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和能力技能培训,鼓励就近就业、带技就业、自主创业。着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推动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人人有就业岗位、家家有致富能手。把稳定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

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树立“教育强乡”理念,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基础设施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医疗联体建设,完善村级卫生室的管理和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乡中心医院要经常组织和开展免费诊疗活动,引导、鼓励乡村强身健身活动。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加强村级救助网络队伍建设,完善主动发现救助联动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障体系,健全“两关三心”机制,开展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关爱服务活动。

(六)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强化脱贫攻坚定力,把握扶贫形势新变化,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重点,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1.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精准再精准、用心再用心,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以上、退出5个贫困村,确保脱贫摘帽。要全面把握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政策,运用大数据平台,确保政策兑现零折扣、动态调整零差错、精准退出零失误。要按照“坚定发展、坚持自愿、充分评估、管控风险”的原则,深化“四跟四走”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壮大现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适合我乡种养的辣椒、红心脐橙、黄栀子、艾草、红香猪、蛋白桑、油茶等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切实做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路径。要全面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发展,确保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不明显落后于贫困村的整体水平。要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要全面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扶贫工程,真正把“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对象要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巩固深化脱贫成果。

2.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立自强、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多途径开辟公益岗位,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拓展困难群众就业渠道,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积极推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帮扶举措,探索建立惠及贫困群众的利益固定分成、入股分红、定价收购等农企联结模式,推动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3. 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完善“互联网+监督”体系,强化扶贫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加大扶贫项目资金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从严查处。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实施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被脱贫”现象。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工作举措

1.明确任务。在全乡人大代表中明确乡村振兴代表探路和易风易俗代表带头竞赛活动的工作任务,鼓励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带头产业发展,带头移风易俗,带头脱贫攻坚,带头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引领乡风文明。

2.开展调研。全乡人大代表分成3个组,开展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调研,在5月底前,分别完成调研,各个组撰写好一篇高质的调研报告。

3.表彰先进。在12月底前,组织代表评议,对产业发展和移风易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进行表彰奖励。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乡村 振兴 代表 带头 移风易俗 探路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