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讲:“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在一个县域,县委书记位高权重责任大,干好了能造福一方,干不好会贻误一方甚至祸害一方。我是2009年8月担任---县委书记,2014年4月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后继续兼任---县委书记。这次有机会把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实践思考、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向--部长和各位领导汇报,与这次省委、省委组织部精心选拔的新任县委书记交流,感到十分荣幸、非常高兴,同时也倍感压力、诚惶诚恐,特别是一会儿还能当面聆听盛部长的重要讲话,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自己也十分珍惜。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向---部长、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带好干部队伍
做好一个县的工作,关键在县委,核心在干部,根本在实干。县委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党管好,把队伍带好,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好。怎么带好队伍呢?
首先是搞好团结。“人心齐,泰山移。”作为县委书记,要团结全县党员干部,重点要把四大班子团结好;要把四大班子团结好,首先是要把县长团结好。对一个县来讲,县委书记和县长处于决定和主导的位置,书记和县长之间的团结,是团结的核心的核心。沟通无限,理解万岁。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书记与县长直接沟通交流是团结的关键。我老家有句话叫“捎东西捎少,捎话捎多”,很有道理。县委书记要增强沟通的主动性,县长到书记办公室谈工作天经地义,书记到县长办公室沟通交流,一点也不丢面子、降威信。不论什么时候遇到矛盾、问题,都要冷静,冲动是魔鬼,“打憋”是下策。当工作与团结发生矛盾时,工作要给团结让路。因为有些工作今天耽误了,明天还可以补起来,但是如果产生了矛盾、破坏了团结,可能会耽误更多的工作,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是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县委书记,就是要把全县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吸引力、执行力引导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上来,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关键要调动好四大班子成员和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的积极性。一方面是给权力、担责任、解难题、当后盾,为大家干好工作创造条件和环境。给权力,就是给每一个班子、每一个分管领导和部门正职相应的权力,让大家有职有权,权责一致。担责任,就是要勇于负责,对因干工作出现失误的干部要包容担当,让他们敢想敢干、敢闯敢冒。解难题,就是要为他们及时排除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后盾,就是要为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撑腰壮胆,消除顾虑。另一方面是压担子、摸实情、打鞭子、多关心,让他们感到不干不行。压担子,就是部署任务要做到任务、责任、完成时限“三明确”,让各级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摸实情,就是及时听取汇报,深入一线调研,对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打鞭子,就是要敢于批评人,不怕得罪人。打鞭子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我小时候随车夫赶过马车,平时车夫常常放空鞭子,警示提醒而已,关键时候真打,比如马车要上坡了。打谁?谁不好好拉就打谁。同时还要把握好力度。打得重了就会“尥蹶子”,打得轻了“隔靴搔痒”不顶用。车夫打鞭子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要打在关键时候、关键地方,还要把握好打的力度。多关心,就是要关心干部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第三是选好用好干部。我过去从事组织工作近二十年,特别是担任县长、书记近十年来,自己深深地体会到:最大的效益来自于组织部,来自于用干部。因为用好一个人可以搞好一个地方、救活一个企业。但是选用干部又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问我:“书记好干还是县长好干”,我不加思索地回答:“书记只要不调干部就好干,县长只要生产安全就好干”。作为县委书记,如何选用干部?一是要把了解识别干部作为基本功。正如-部长讲的,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绝不能简单地以票数、分数、年龄、GDP等选用干部。只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作用就能发挥到选用干部的关键时候。二是要把程序和结果统一起来。坚持程序结果并重,既要用严格的程序来保证结果,又要用好的结果来检验程序,确保用严程序选出好干部。三是选好干部更要用好干部。选好干部是前提,用好干部是关键。在干部选拔上,要注重选拔盛部长指出的“靠得住、律己严、敢担当、尚务实、民意好”的五类干部,真正做到实干者受益、有为者有位、吃苦的人吃香、清廉者受尊敬。在干部使用上,要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能力最强的人放在工作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最能得到锻炼的岗位上,把个性特点最突出的人放在最能够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力求让每名干部都能用当其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今年以来,省委、省委组织部采取“五个必审”、“六道关口”、“体检式”考察等措施办法选拔干部,效果很好,社会认可度也很高,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为我们基层选用干部作出了榜样和示范。只要我们照着省委、省委组织部的样子做,按照-部长的指示要求办,就一定能把县一级的干部选任工作做好。
第四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部长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选好支部书记。我的体会是,用好一个支部书记,就能带好一个班子、带出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实践中,我们采取“双向培养”的办法,即:把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支部书记,把致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引领干事创业
小平同志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引领干群干事创业,推动县域持续健康发展,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精准定位。就是要对所在县域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定位。定位就是定目标、定方向。定位要突出“高、准、实”,既要高标准贯彻上级精神,又要积极回应群众呼声,还要着眼长远实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比如,2009年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提出了“县域整体工作争创全市一流”的目标定位,同时提出了“横看名次,纵看突破,内看和谐,外看民意”的工作评判标准以及“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高调做事,低调宣传”的工作基本准则,特别是把“坚持”作为工作的主基调,“不提空口号,但求新突破,不摆花架子,要见新实效”,很好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助推了发展。
二要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科学谋划决策好县域科学发展的“大盘子”,一是吃透上情,把握大局。要吃透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从而使全县工作服从服务这个大局。二是结合县情,紧贴实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上”与“下”有机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是调动“人气”,凝聚力量。做决策、办事情首先要以绝大多数人的期盼、利益为本,尊重群众意愿,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和诉求,从而形成合力,干事创业。同时,作为县委书记要民主决策,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决策前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决策中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决策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决不能搞“一言堂”;要依法决策,牢树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自觉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三要统筹协调。县级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矛盾错综复杂。县委书记在推动县域发展中,既是帅,又是将,还是兵,既要宏观上决策,又要运行上结合,还要微观上落实,不能只发号施令当“甩手掌柜”,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统筹协调,“十个手指弹钢琴”。实践中,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在工作谋划上,要统筹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工作推进上,既要注重“点”上的突破,更要注重“面”上的提升;在工作考核上,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的突破性成绩,也要注重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安全稳定等基础性工作。总之,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四要用心落实。省委-书记多次讲到,“决定和部署了工作,就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工作不能挂在空挡上,油门踩得震天响,就是不见车前行,劳民伤财。落实是工作的永恒主题,再好的决策,不落实都等于零。县委书记是全县工作的“主心骨”,如果在抓落实上松一寸,下面就有可能偏一丈;如果有一次不落实,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许多事情落实不到位。因此,作为县委书记,在抓落实上必须态度坚决,说了算、定了干,咬定目标,坚定信心,认真较真,一抓到底。第一是用心干,第二是带头干,第三是担当干,第四是坚持干,第五是激励干。
三、确保清正廉洁
对县委书记来讲,确保清正廉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自律,就是自己要廉洁;一个是律他,就是确保干部队伍廉洁。
在自律上,自己由衷地感到,腐败离自己并不遥远,它就潜伏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长鸣警钟,严守底线,切实过好廉洁从政这个“硬关”。 一要慎用权。衡量用权好坏的标准起码有两个:一是看权力使用前的动机,权力要为民,不能为人、为己;二是看权力使用后的效果。既要端正用权动机,还要规范用权过程,更要注重用权效果,让最广大人民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二要善交友。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可反映出其素质修养、道德情操、人品人格、能力作为。人不可无友,但也不能滥交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良莠,择优而交、择善而交、择廉而交。三要少爱好。领导干部已经成为一些“有心”人讨好、拉拢、腐蚀的特殊群体。我们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以学习为乐,以工作为要,以廉洁为荣,以平淡为好,绝不能被金钱、美色、享乐所惑。四要敢说不。敢说“不”,是一种工作能力,更是一种领导艺术。领导干部也是人,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工作人员提出一些请托要求在所难免,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说“不”。
在律他上,要认真落实县委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切实把严肃责任追究、纠正四风、保持高压态势、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绝不能把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政治责任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材料里、停留在开会发文上,而要真正压实主体责任,既要层层传导压力,又要层层传导办法,真正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严到份上。同时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四、狠抓作风建设
“成也作风,败也作风”。作风问题事关工作的落实、干部的形象、区域发展软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作风也是生产力。好的作风是区域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品牌、最大资源,买不到、引不来、不可替代,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作风好才能干成事,作风不好将一事无成。对于作风建设我的体会是,作风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用干的劲头体现作风,干的成效检验作风;作风是带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书记,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就能干出什么样的工作业绩;作风是管出来的,“严师出高徒”,惟有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打造出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作风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抓常、抓细、抓长,让领导干部把规矩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自然。县委书记抓作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问题思维、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近两年,针对“四风”问题,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我省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省委开展了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这两个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当下,反腐形成高压态势,“为官乱为”得到了遏制,但“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现象却有所抬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用力抓好两项活动整改落实,不断巩固扩大“不敢”、“不能”的效果。同时,要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忠诚、干净、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自觉砥砺严实精神、锤炼严实品格,不断坚定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不断提高“不想”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