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被列入“促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万元,主要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领域。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协作工作队工作组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十四五”时期协作框架协议目标任务精准发力,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化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支持、产业协作、劳务协作、社会助力等重点工作,保持帮扶力度不减、质量不降,全力推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化产业协作助推产业升级
炎炎夏日,又是一年芒果飘香季。眼下,的芒果园内已是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协作工作队工作组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进了港澳大湾区等市场。”悦合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过来后他就一直扎根,靠种植芒果发家致富的他,得到了协作的帮助并建设了芒果种植示范基地。如今,该基地被成功认证为“品”基地、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供应农产品示范基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进入新一轮的东西部协作以来,百两市着眼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加大产业协作力度,积极牵线搭桥,推动“湾企入百”,促进资金、技术和优质人才向结对帮扶市县集聚。先期进驻的领航“果天下”,在百协作推进中迅速壮大,投入协作资金万元撬动“果天下”二期项目同步启动,扩建鲜果冷冻加工、果脯果干产品线等,在当地实现芒果仓储保鲜、精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百两市协作以来,以“产品直供市场”为目标,借助协作机制的强大优势,积极打通产业发展各环节、流通的中间壁垒,合力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建设了一批供基地,树立了一批“品”品牌,助力老区产品发展提质增效。
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引入集团等AAAAA级大型养殖项目,投入运营占地万亩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农集团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区项目首期即达成亿元购销协议。目前,全市已有个基地通过供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累计建成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面积均位列全区第一。
全力打造全产业链。为破解市县种桑养蚕产销难题,百协作引入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行“农业专家+企业基地+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助推新增种桑面积万亩,为当地创造总产值亿元;推动县新丝路新区丝绸生产线项目落成,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一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打造“一县一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百协作立足于“所需,所能”,助力打造名特优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区在易地安置点(老乡家园三期)建设百众创园,打造万亩配套产业园,将易地扶贫搬迁点打造成为“安居+”乡村振兴示范点。引进领航集团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落户百众创园,对芒果、番茄等农产品进行研发和加工,年产值超过亿元,吸纳就业人数上人次、辐射带动农户户发展种植业;凌云县以万亩桑蚕高产示范基地和“河”景观带为依托,打造了“缤纷”田园综合体农业与乡村风貌提升项目……截至目前,通过百协作新增引导东部地区落地投产企业个,新增实际到位投资额亿元。
推进人才交流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通过鼓励引导市教育、医疗、科技等优质资源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教育、医疗、科技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年,在人才协作上,市区充分发挥人才密集优势,广泛开展人才挂职、帮扶、交流、培训工作,区所学校先后和县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帮扶涵盖了该县公立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高中等各学段学校,两地学校相继开展交流活动次,支教支医成果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
百协作期间,区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和医生到开展教育教学和医疗技术交流培训共期,培训教师人次、医生人次,农业、住房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其他专业培训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开展“银龄行动”,动员组织离退休专家到结对协作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籍”在人才库,在设立“-人才飞地”,形成“科研在、成果转化在”的格局;依托市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各类智库等资源,在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市相关科研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注重与港澳大湾区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产学研用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重点引进铝高新技术人才、精密制造人才、电子信息人才等急缺人才。
为给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安排协作财政资金支持实施了《市乡村振兴“学院”师资提升项目》,开展乡村振兴学院师资提升培训,共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领导等人员约人,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的基层组织引路人、产业发展推动人、乡风文明传承人和农业科技推广人。通过联合举办各类党政干部培训班、专业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各类干部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截至目前,市向市选派党政挂职干部人、专业技术人才人次,市选派名党政干部到市挂职锻炼,选派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学习交流,两地均超额完成年度协议任务。
加强劳务协作打通就业服务通道
“十三五”期间,是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市,百协作以来,双方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搭建协作双方常态化的劳务协作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搭建劳务协作信息对接平台。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会,持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赴返岗务工“点对点”输送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搭建远程招聘面试平台,实现区县两地在疫情防控下求职招聘高效快捷;通过劳务协作专员派遣,为县劳动力就业提供服务。
创新模式,发挥优势资源。依托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化“政校企”“校校”“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菜师傅”“技工”“南家政”等技能培训;为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双方还将建立健全市、县各级驻驻劳务工作服务站(点)。年市新增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省就业人,新增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业人,新增帮助农村劳动力省内就近就业人。
扩大消费协作产品消费再升级
为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市积极探索“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新模式,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销售链,做大做强农产品供应链。
品牌引领,创新“品”帮扶模式。帮助企业进行“品”和三品一标评价认证,成功打造水果、蔬菜、茶叶、大香糯、冷水稻等一大批地方特色优质产品。“芒果”入选首批中国个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砂糖橘”荣获“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凌云白毫”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目前,“品”认定数量(个)、三品一标认定数量(个)和价值总量(约亿元)均居全区各市首位,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入选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在举办的“海推海选联展联销对口地区消费帮扶好产品强”评选活动中,个优质产品成功入围,入围产品数量居对口帮扶全国个地区首位。
畅通物流,拓宽产品流通渠道。建成市级首家大型信息化综合型农产品集散处理中心三科智慧农商城,各县利用协作资金建立县级仓储物流“分站”,市县乡三级冷链物流网初具规模。在销售终端方面,充分发挥产品馆引领带动作用,协助各对口帮扶区设立区级消费帮扶中心,在重点商圈、重点商超内设立农产品展销专区,助力农产品销售。建成首个社区乡村振兴农产品体验店乡村振兴农产品体验店,助推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农博会”“绿博会”上热销。
鼓励社会协作助推乡村建设
为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百协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帮扶力度,通过统筹协作帮扶资金、人才、产业、劳务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因地制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协作。例如,区安排对口帮扶资金多万元用于建设县脱贫村污水处理站,直接受益脱贫人口约人;县打造了纺织品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县凭借独有的“”和资源,连续两届在“绿博会”上以专场形式亮相,逐步打响特色文旅品牌。
为动员市社会力量参与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乡村建设,双方还广泛动员企业、社团组织、慈善公益组织等参与结对协作,积极协调和动员市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帮扶。年,市区加大支援力度,安排万元资金用于县延续“银龄行动”,继续聘请名资专家到指导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帮扶资金万元,在各族自治县建成自治区首家县级儿童福利院;“狮子会”等社会公益机构开展“珍珠生”活动、医疗设施捐赠、女性两癌筛查、教育助学等活动,通过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千里连心促振兴,百协作再升级。年,协作工作队工作组将围绕“十四五”协作框架,立足抢抓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前海“扩区”机遇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契机,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丰富帮扶方式,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领域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