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辅助学习资料:取得的四大成就综述汇编4篇

更新时间:2025-02-01 16:17:41 浏览:67

目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综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xx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

回望筚路蓝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真理之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真理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是一封跨越百年的通信——

1920年,一封从法国寄回国内的信写道:“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回信者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写信者,是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回信者,是毛泽东。

打开历史的卷轴,自晚清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革新图强而苦苦追寻、上下求索,但最终都失败了。

中国向何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思想的力量穿越时空,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路。

“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迷雾中前行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二、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江西,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开启了一场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

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征途。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热血铺就二万五千里,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什么让他们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近4.8万英烈,平均每天有近60人失去生命。

有人说,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特权”。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这种牺牲和奉献就将永远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使他们拥有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不断谱写历史的辉煌。

环顾世界,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xx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闪电,井冈山、鄂豫皖等一个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击入侵者的最前线,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三大战役对蒋家王朝摧枯拉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三、力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曾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这种极深的感情、最终的信念,从建党之初起就一脉相承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引。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就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支援他的乡亲。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色——

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xx周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百年来路沧桑,初心从未改变;百年恰是芳华,立志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一、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土地制度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信心照亮前行的路,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成为现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土改。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至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激发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空前激情和冲天干劲。

二、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武汉东部的长江之滨,坐落着我国首座钢铁博物馆——武钢博物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块约40公斤的铁锭。1958年9月,武钢一号高炉投产,第一炉铁水铸成的这块铁锭,凝结着一段在废墟上起步的奋进史,见证了共和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前进,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走向富强的关键所在。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确立,就以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让新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1952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下线投用;1953年,第一代汽油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兴办起来。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接连涌现,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不断走向富强的中坚力量。

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建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事业。“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被消灭,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创造辉煌开辟未来

在河南林州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红旗渠劳模任羊成用的除险铁钩。钩面撞击险石时留下的痕迹,镌刻着一段不朽传奇。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一炮炮炸、一钎钎凿,硬生生在太行绝壁上“抠”出一条千里长渠——红旗渠。用近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让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林县人民将“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

以初心聚民心,以使命汇众力。百年xx,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我们党把解放妇女、发展教育、改善国民健康、生活保障等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应对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最薄弱的民生环节入手,以务实的民生政策赢得了民心。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从矢志改革开放,实现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必由之路,在世界舞台上奏响华彩乐章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巨幕徐徐拉开——

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论断,涤荡僵化落后的观念,驱散了思想上的迷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响亮口号,催动民族奋起直追的脚步。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创办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到加入世贸组织……

一路创新,一路探索。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进程势不可挡,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打破束缚活力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神州大地迸发勃勃生机。

一组组数据直观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1979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实现了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到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转变。

一个个场景生动展示着百姓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手攥票证排队购买粮油,到彩电、电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从挤进绿皮火车行在漫漫回家路上,到坐在舒适高铁中便捷快速出行;从出国是无法想象的事,到出国游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常态……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

二、乘风破浪,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有一柄看似不起眼的小木槌,曾在20年前敲出振奋人心的声音——

2001年12月11日,卡塔尔首都多哈,这把小木槌一槌定音,世贸组织敞开大门,也为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

从会议审议中国入世议题到木槌落定,仅用了几分钟,而这几分钟却凝聚了中国15年从“复关”到“入世”谈判的艰苦努力。

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从容面对入世后的新挑战……一个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风雨洗礼、闯过激流险滩,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驾驭全局、应对挑战的非凡能力和制度优势。

神舟五号“飞天梦圆”,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令人瞩目的是,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

一字之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功能的准确定位,更折射出发展理念、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的重大变革。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迸发出无穷的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饱含着启迪,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

三、人民至上,不断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每枚面值80分。

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记录下一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正式成为历史,也折射出亿万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推进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从农民工“进城”到个体户应运而生;从“三来一补”到民营经济“温州模式”“晋江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实践总结、提炼、升华,推动了一次又一次制度创新。

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改革开启新篇章;聚焦群众关切事,不断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改革,逐步建成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大环保力度,重视节能减排,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政策环境,市场主体迅速发展、活力迸发……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综述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接力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一、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跃上新的大台阶

“村里的啤酒花园快建好了,我们这里的山泉水是酿酒好水源。有夜景,有啤酒,争取做成网红打卡地。”最近,河北阜平县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带着乡亲们,谋划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阜平,一个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千年夙愿,百年逐梦,8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无数个像阜平一样的地方摆脱贫困,走进小康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谋远虑、着眼大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引领地位,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续写了成绩斐然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目标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一组组跳跃的数据印证大国稳步向前的步伐——

2020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上升到17%左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一个个重大工程勾勒国家发展的新姿态——

复兴号高铁驰骋于华夏大地,C919大型客机冲上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大国制造令世界瞩目;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诸多关键技术走进世界前列,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时代的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不断鸣响动人和弦。

“中国的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二、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6月4日上午,重庆铜罐驿水域,120万余尾人工繁育的珍稀鱼通过增殖放流被放归长江。在放归的同时加强对鱼类生境的修复,让回到长江的鱼儿游得更欢畅。

实施“十年禁渔”,破解“重化围江”……长江经济带的深刻变迁,为高质量发展写下注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伴随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单位GDP能耗、水耗明显下降,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在相互滋养中开辟更多空间。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改革创新、破局开路,发展新境界不断拓展。

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科技创新政策举措更加完善;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天,“蛟龙”入海到北斗组网,一批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发展“新地标”不断崛起。

2017年,我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2019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闪亮的数字里,创新中国步履铿锵。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以改革夯实国家治理基础;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简政放权,用改革释放创新伟力;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以改革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中国号”巨轮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跑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立足万里江山,放眼五洲四海,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更加主动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

三、践行使命,带领全体人民迈向伟大复兴

翠竹掩来路,盛夏的浙江余姚横坎头村宛若一幅水墨画。

得益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实践,横坎头村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特色农业,一改曾经的破旧,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横坎头村又有了新目标:联合周边推进“共富联盟”,集中产业和文旅资源,抱团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持续刷新的民生刻度——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坚持落实就业优先,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化医改,坚持“房住不炒”,聚焦教育公平……坚持百姓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拿出更多举措、花更多气力,增加民生获得。

这是生命至上的民生厚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果断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正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要求,锲而不舍推进脱贫攻坚;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久久为功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家的前途从来与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印证赶考路上的赤子初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旗帜高扬,信心激荡,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

 

 

 

>>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六中全会 四大 得的 成就 辅助 学习资料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70191867@qq.com

推荐服务

  • AI公文写作神器

    最专业的AI公文写作平台,专属公文写作模型

  • 体制内交流学习群

    入群定期分享精品原创资料、一起共同成长

客服电话

15202926937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QQ交流1群:270191867